

合规系列 | 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出境重点问题解析
智能网联汽车作为融合现代通信、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各项技术的新一代汽车,无论从早期试验开发,还是目前的示范运营,到最终的落地商用,几乎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多类市场主体、多重技术设备之间的海量数据的收集、交互、处理等活动,由此也伴随着较高的数据安全风险。尤其对于跨国企业而言,更是面临着大量汽车数据跨境传输的业务场景与合规挑战。
01
哪些汽车数据不应出境?
根据《办法》,重要数据应当依法在境内存储,不得出境,包括:
1. 军事管理区、国防科工单位以及县级以上党政机关等重要敏感区域的地理信息、人员流量、车辆流量等数据;
2. 反映经济运行情况的数据,如车辆流量、物流等;
3. 汽车充电网的运行数据;
4. 包含人脸信息、车牌信息等的车外视频、图像数据;
5. 涉及个人信息主体超过10万人的个人信息;
02
因业务需要确需向境外提供重要数据的,应满足哪些合规要求?
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负责人、用户权益事务联系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
处理汽车数据的种类、规模、目的和必要性;
汽车数据的安全防护和管理措施,包括保存地点、期限等;
向境内第三方提供汽车数据情况;
汽车数据安全事件和处置情况;
汽车数据相关的用户投诉和处理情况;
境外数据接收者的基本情况;
出境汽车数据的种类、规模、目的和必要性;
汽车数据在境外的保存地点、期限、范围和方式;
涉及向境外提供汽车数据的用户投诉和处理情况;
国家网信部门会同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公安、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明确的其他汽车数据安全管理情况和向境外提供汽车数据需要报告的其他情况。
03
哪种情况属于数据汽车数据出境?
车内传感器收集车辆本身的信息或车外环境信息后,传输并存储至境外,为境外企业所用于改善产品和服务用;
通过车载感应设备收集行车历史轨迹、车辆事故相关信息后在境内存储,而后向境外提供,用于汽车设计;
通过车载及手机APP收集用户个人信息和敏感个人信息,而后向境外提供,用于APP的开发等;
通过车内摄像头收集的数据,如驾驶人的音视频等数据,而后向境外提供,用于技术的研发、服务改进;
通过车外摄像头收集的数据:例如收集包含人脸信息、车牌信息等的车外视频、图像数据,道路、交通状况等车外信息后,而后向境外提供,用于自动驾驶技术研发;
收集充电桩相关的数据(可能涉及汽车充电网的运行数据等重要数据),而后向境外提供;
境外研发人员远程访问境内企业存储在云端的数据;
跨境执法调查等。
04
哪些情形下,汽车数据出境主体必须进行数据出境安全评估?
向境外提供重要数据;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
处理100万以上个人信息的数据处理者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
自上年1月1日起累计向境外提供10万人个人信息或1万人敏感个人信息的数据处理者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
国家网信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05
哪些主体可能会涉及到汽车数据出境?
小结